成都市田家炳中學為強化課程綜合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積極探索課堂教學變革。地理、生物教研組結合新課標,融合學科素養(yǎng),探索跨學科融合理念,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2023年4月11日,田家炳中學地理與生物學科結合學科特點,積極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以《歐洲西部》為課題開展了的地理與生物學科相融合的教學實踐活動。
地理組張伊琳老師從荷蘭奶酪節(jié)入手,介紹歐洲西部各國的特色奶酪,讓學生走進歐洲西部。張伊琳老通過希沃白板開展了幾個有趣的游戲,讓學生了解歐洲西部的國家和首都,再運用三維地圖培養(yǎng)學生們的空間認知,落實歐洲西部的位置。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積極思考、通力協(xié)作,探究歐洲西部發(fā)展畜牧業(yè)的自然條件。
生物學科楊老師,層層遞進帶領學生了解生牛乳是如何變成奶酪的,從生物的角度給學生們介紹了奶酪的營養(yǎng)和價值。
最后學以致用,通過歐洲西部發(fā)展畜牧業(yè)的經驗助力國產奶酪品牌的發(fā)展,提升民族自豪感。
此次地理、生物學科融合活動,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學生積極參與,興趣濃厚,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后,錦江區(qū)地理教研員肖江楓老師,田家炳中學教導處鄒鍵主任以及聽課老師們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評課。老師們從學科特點出發(fā),結合新課標,各抒己見,紛紛表示學科融合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對跨學科教學提出了一些問題:如何圍繞課程目標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科融合的同時如何避免混淆學科的核心體系;融合探究時教師如何關注不同學情的學生。
錦江區(qū)教研員肖老師對此次展示課表示了肯定,從1個傳承5個創(chuàng)新進行了點評,指出本次展示課體現了學科特點,重視地理學科的地圖工具使用;從情景新、媒體新、活動新、融合新、思想新體現教學創(chuàng)新。此次融合課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所展示的學科融合課堂,創(chuàng)設了真實的問題情境,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令人耳目一新;呼應了智能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契合新課標理念,體現了學校強烈的教育使命感。
田家炳中學鄒鍵主任認為要研促教,從研究學科、學情為入口,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圍繞學業(yè)質量評價探索教學變革。
跨學科融合的大膽嘗試,也為打破學科教學壁壘、促進各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和思路。
不僅是把多門學科融入一節(jié)課中,更是促進知識體系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彰顯了“以生為本,學科融合”的教學理念;是探索提升教學實效,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有益嘗試;更是深化“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而邁出的堅實步伐。
把握課標,解讀教材,轉變教學方式,聚焦核心素養(yǎng)和思維發(fā)生,指向學生的深度學習,是田家炳中學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賴波 通訊員 張伊琳)
田家炳中學,課堂教學變革,跨學科融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