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一個高中生準備出國的標準流程是:
高一考托福
高二考SAT1、SAT2和AP
高三上學期開始申請。
同時,他們在學校還要必須保持不錯的學業(yè)成績;
在課外、周末、寒暑假,則要盡量參加社區(qū)服務、志愿者、競賽等實踐活動。
中國出國留學人數(shù)每年正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境外留學人數(shù)已達127.32萬。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留學也變得越來越平民化,不少考生放棄擠國內高考“獨木橋”,更青睞“洋高考”。
是跟風也是為深造
在一些家長看來,讓孩子參加“洋高考”是跟風,看到朋友的孩子都出國了,自己的孩子不出去,是不是有點落后了?畢竟現(xiàn)在有條件了,選擇也多了,就讓孩子出去鍛煉吧。
還有一些家長是應孩子的要求,“孩子有這個想法,我們就支持。”有的家長說,“孩子的同學已經出國了,可能有這個氛圍,她也想出去,這樣也好,出去開闊一下視野。”
國內最好的大學在世界上排名不過四五十名。現(xiàn)在條件好了,不少家長不懼高學費也想讓讓孩子成為一名“國際人才”。
只要能接受好的教育,學到真本領,現(xiàn)在家長很舍得投資。一個學生為了加強一下外語,報了外語培訓班,10000元一節(jié)課,一共八節(jié)課,家長交錢連眼都沒眨一下。
一上高中就盯上“洋高考”
目前不少公立學校都開了“國際班”,進一步方便想?yún)⒓?ldquo;洋高考”的學生。
例如有的學校開始美國ACT實驗班,三年后,既可以參加國內高考,也可以參加ACT考試,選擇海外留學。
有的學校的“國際班”通過AP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國內就能獲得國外大學學分,節(jié)省大學修習時間,降低出國費用。
雖然相比普通班,國際班學費偏高,僅一年學費就要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但仍然有很多一心想出國讀本科的學生選擇報名就讀。
相比高考“一錘定音”,洋高考形式靈活
2005年,“洋高考”SAT的培訓班才首度被引入中國內地,而現(xiàn)在國內“洋高考”已經有A-Level、AP、SAT或ACT等多種考試形式。
要想申請到較好的美國大學,SAT1和托福成績是必須的;但要是想進頂尖名校,SAT2成績是必須的;要為進入頂尖名校“加分”,AP成績是必須的。
學生經過三年高中學習后,可以直接參加ACT考試,學生可以最好的成績申請大學。成績可以獲得美國文化教育委員會認可,并向美國高校提供31分的減免(相當于減免美國大學一年學習時間)。
相比于“一錘定音式”的國內高考形式,“洋高考”形式靈活,而且錄取率高。高考的壓力被分散到平時,考不好了可以繼續(xù)再考。很多孩子參加“洋高考”的家長都這樣說。
更多的尖子生選擇出國讀本科
之前一般是在國內考大學無望,家庭條件還不錯才選擇出國留學,再就是在國內只能考二本、三本的同學,希望出國有更好的教育,F(xiàn)在很多尖子生也開始申請國外名校。
在去年一場留學展上,高考考了630多分,報考了中央財經大學的煙臺二中高三畢業(yè)生王雯雯感覺考得不是很理想,特意到留學展上看看國外是否有更好的選擇。
學生自己說,國內的大學教育局限于書面的知識多,涉及實際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內容少。而國外一流大學有多樣化的教育理念,可以自己選擇考試項目,一年還有好幾次考試機會。國外大學“寬進嚴出”,對學生考察更全面、嚴格。
洋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