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初心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大莫如國,重莫如德,小勝靠智,大勝靠德;《左傳》中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足見德之重,德為先。立什么樣的德,不用置疑,個人品德、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德育人。以德育人不僅是學校立身之本,也是培養(yǎng)學生成才之本。
堅持正面引導教師追求自我價值。在教師中積極倡導五種精神:愛心奉獻精神、愛崗敬業(yè)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廉潔從教精神。充分發(fā)揮教職工的主動性與主體性,以引導教師實現(xiàn)自我價值為追求,努力將學校發(fā)展目標與教師的內在需求相結合,幫助教師制定個體發(fā)展目標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單項指標,鼓勵、引導各層次的教師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探知可無止境,但應心存敬畏。哲學家康德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讓我終生仰望,一樣是我頭頂的燦爛星空,一樣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康德告訴我們,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是我們執(zhí)著的信念和崇高的價值,探索之路不可止,敬畏之心不可無。我們要以教師是學生引路人的風雅、風度和風骨,敬畏天地萬物,敬畏道德倫理,堅守理想信念,堅持底線,不碰紅線。
教師可求利益,但應勿忘情懷。巴金老先生曾說:我們不能為吃飯而活著,我們要為活著而吃飯。有一句名言如是說:“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面包是物質之食,水仙是精神之糧。教師應以生命星辰之光去點亮精神的漫漫長夜。尊師重教,首重待遇。我們需要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但不能讓美的森林化作實用主義的荒漠。我們要堅守教育人的情味、情分和情懷,在心懷遠方之時,勿忘回歸初心,在追求成功之時,勿忘尋求幸福。因為遠方是成功,而初心才是幸福,因為成功是手段,幸福才是目的。
教師追求可有自我,但應勿忘超我。真正的優(yōu)秀不是優(yōu)于別人,而是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教育強國,教師先行,教師不應為了追趕時代,而應為了引領時代。正如此,教師不能在“小我”“自我”“唯我”的羊腸小道上成為“迷途羔羊”,教師應走出一條“超我”“忘我”“無我”的康莊大道。
教師不忘初心,教育立德樹人,特別是廣大黨員教師,更應該身先士卒,在工作學習中汲取奮進之力,成長自我,成就教育,做到“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華鎣市古橋初中,教師不忘初心,教育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