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華陽小學廣珠澳游學精彩繼續(xù)。當天,80余名師生在領隊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山紀念堂,并在游船中上了一堂生動的港珠澳大橋游學課程。
上午9點,師生們來到廣州市區(qū)的中山紀念堂,開啟愛國主義教育之旅。在解說員的講解下,學生們了解了孫中山先生的事跡和紀念堂的歷史知識。中山紀念堂是由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籌資興建,由我國著名建筑師呂彥直先生親自設計,整個建筑工程歷時3年才完工。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孫中山先生的銅像為什么用三個手指叉腰?其實,三個手指代表的是三民主義。紀念堂正面懸掛著孫中山先生手寫的匾額“天下為公”,這也是孫中山先生一生的寫照。
進入紀念堂,師生們驚訝于這么大的紀念堂竟然沒有一個支撐的柱子。其實,柱子都藏在內墻里,8根柱子支撐著紀念堂的8個角,這樣無論觀眾坐在哪里都不會被柱子擋住視線。整個紀念堂采光非常好。中山紀念堂經過數次翻修,見證了日本侵略軍簽字投降、禁煙大游行、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等重大歷史事件,現在已成為廣州市標志性建筑,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政治影響。80年代,紀念堂開始對外開放,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建筑逐漸為人所熟悉,并煥發(fā)出新時代的勃勃生機。
吃過豐盛的午餐后,師生們走進美麗的花園城市——珠海,參觀了珠海大劇院(日月貝)、漁女等地標,前往灣仔碼頭完成當天最后一個重要課程——在游船上學習港珠澳大橋相關知識。一開船,孩子們就興奮的歡呼雀躍,一邊是繁華的澳門,一邊是雄偉的港珠澳大橋,在船艙里,通過導游的講解,孩子們了解了港珠澳大橋的前期規(guī)劃、建設歷程、建筑特點、設計理念、建筑結構、設計參數及設備設施等知識。這座長度共55公里的大橋,由海上大橋及海下大橋兩部分組成,能抵抗16級臺風、8級地震。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guī)模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記錄。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橋在大灣區(qū)建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豐富的游學,孩子們收獲多多,在回酒店的途中,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詢問領隊老師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完成游學日志。
家長們通過微信群及時了解整個游學過程,紛紛為豐富多彩的游學活動及學校老師、帶隊老師的精心安排點贊。(黃小林)
華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