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天府中學附屬小學四年級開展了系列科學活動。
書本里的科學密碼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現象都蘊藏著科學的奧秘,在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看看我們的地球》《灰塵的旅行》等科普書籍中,學生們感受著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們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領域里的探求真理、獻身科學,同時拓寬知識視野,增加對科學世界的認知。
未來已來的科技課堂
為構建“提問-探索-驗證”的科學思維閉環(huán),打通“人文+科技”的學科壁壘,搭建“學校+家庭+社會”的立體教育場。四年級將“家長進課堂”活動與博物館課程相融合,邀請了四川博物館的郭文彬叔叔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硅元素與人類文明》的科普講座。
活動現場,郭叔叔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學生了解硅元素的基本性質,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在現代科技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起學生對科技發(fā)展的興趣,以及對未知科技領域的探索。
通過這樣的活動,加強學校與博物館之間的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探索科普教育的新模式。
穿越時空的研學之旅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诹私饬舜罅康目茖W新知識后,學生迫切地想要去實地探索。于是,在四年級小熊班家委會的精心策劃組織下,一場《自由自在,貢來貢去》的班級研學及春游活動開始了。曾媽媽和張媽媽說:“之所以選擇自貢,是因為它是恐龍之鄉(xiāng)、千年鹽都、美食之府。孩子們可以體驗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和美食風俗,感受多姿多彩的知識世界!
孩子們在恐龍博物館探索,參觀巨型恐龍骨架,聆聽講解員講述恐龍演化史,完成“恐龍知識闖關”任務卡,尋找特定展品并記錄相關信息。在燊海井博物館,觀看古法汲鹵演示,了解鹽井的工作原理。動手操作簡易汲鹵工具,用PH試紙檢測鹽鹵濃度。分組討論古代鹽業(yè)對經濟和文化的影響。
科技強國,從學生做起,讓我們期待,這些稚嫩的面龐,都能成為文明火種的傳遞者,也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的中堅力量,共同繪制出科技強國的壯麗畫卷。(江蕾)
天中附小,系列科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