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的元旦小達人手工共享市集活動中,四川省教科院附屬實驗幼兒園中三班天天的爸爸帶來了一架用紙做的火箭,孩子們瞬間被吸引,同時也點燃了他們對紙的好奇。老師們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的興趣點,隨后,一場關(guān)于紙的探究之旅悄然開啟。
在探索初期,孩子們對紙的認識模糊,概念也不夠清晰,于是,老師們帶著孩子們通過觸摸、感知的方式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紙。在初步感知了紙的特性后,孩子們對紙的興趣越發(fā)濃厚,家里的紙、地上撿到的紙、教室里的各種紙都能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近日,孩子們化身紙張研究員,分組深入探索紙的千面特性,用雙手揭開科學的奧秘。
再生紙的秘密
在初探紙時,大家不小心制造了一些浪費?粗袄锏募,老師說:“其實這些紙只要一個超酷的‘魔法’,就能變成全新的紙!”孩子們歡呼起來,互相加油鼓勵,都想加入學習造紙的行動中。
在有趣的集教活動里,孩子們了解到紙具有可再生的特性,也推開了造紙實驗的大門。老師拿出收集好的廢紙,請孩子們自主探索紙“變廢為寶”的秘密。
孩子們自主分成了大紙組和小紙組,魔法造紙正式開始。在大家的滿心期待中,第一張再生紙“誕生”了!可它皺巴巴、硬邦邦的,一點都不平整!靶∧Х◣煛眰兺ㄟ^觀察、對比,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秘密:原來碎得更細小的紙,造出來更容易成型、更薄。
在第二次造紙嘗試時,當攪拌機“嗡嗡嗡”地轉(zhuǎn)起來,廢紙很快就變成了細膩的紙漿。這一次,紙漿更容易鋪勻,再生紙也慢慢有了漂亮的形狀。
掌握了造紙小技巧后,老師帶著孩子們用打孔器和小流蘇把這些特別的紙做成了書簽,當科學與創(chuàng)意碰撞時,再生紙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此外,關(guān)于紙的特性探究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我能站在紙上
活動中,孩子們提出了用20張報紙疊在一起卷起來進行實驗,大家驚喜地發(fā)現(xiàn)紙橋能承受住承重組所有小朋友的重量,也再次驗證了紙張越厚、橋墩越密集越能承重的結(jié)論,見證了紙強大的承重能力。
和紙做朋友
美工區(qū)里也熱鬧非凡,孩子們剪紙、折紙、撕紙,利用紙的可塑性徜徉在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奇妙的靈感與繽紛的作品一起不斷涌現(xiàn)。
在中三班的升旗儀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紙藝時裝秀精彩上演,孩子們穿著自制服裝自信走秀,向大家展現(xiàn)了紙的創(chuàng)意與魅力,也呼吁更多大朋友和小朋友們節(jié)約用紙,愛護環(huán)境。
當孩子們每一次彎腰拾起廢紙,放入可回收垃圾桶時,他們在心中種下了環(huán)保的種子;當孩子們用靈巧的小手盡情揮灑創(chuàng)意,在紙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時,他們解鎖了關(guān)于紙的無限可能;當親手制作的再生紙變成了美麗的書簽,他們深刻理解了資源的珍貴與循環(huán)利用的重要意義;當孩子們用敏銳的眼睛觀察紙的秘密,不斷進行實驗探索,深入思考時,他們便收獲了成長的力量。
在省教科院附幼的探究月活動中,從紙火箭的奇妙亮相到紙藝時裝秀的精彩呈現(xiàn),孩子們用120天的深入探索,詮釋了“紙”不僅是記錄知識、傳遞信息的媒介,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一面鏡子。
省教科院附幼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探究者,珍視每一個微小的疑問、每一次大膽的嘗試,將零散的探索火花串聯(lián)成璀璨星河,讓知識在實踐中扎根生長。這方充滿生命力的探究沃土,承載的不僅是當下的收獲,更寄托著對未來的期許。教育沒有終點,師幼的探索亦不“紙”于此。(江蕾 通訊員 鄧寧)
省教科院附幼,千“紙”百態(tài)